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最早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
2.访谈法的好处是( )
3.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 )
4.《明人伦》是( )提出的
5.教学研究课题( )
6.校园文化是德育中( )
7.教学中心环节是( )
8.“身教重于言教”指教师工作的( )
9.活动课程代表人物是( )
10.进士科起始于( )朝
11.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 )
12.斯巴达教育与文雅教育的不同之处( )
13、顿悟是( )提出来
14.第一本《教育学》的作者是( )
15.个体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叫做( )
16.教育观察法分为( )
17.负强化是指( )
18.中世纪西欧大学管制属于( )
19.水下击靶指的是( )
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综合考试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解析】《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被誉为“教育学的雏形”
2.【解析】(1)灵活性强、(2)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3)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4)容易进行深入的调查、(5)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
3.【解析】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内容分为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条件评价。
(1)目标评价:它是对教育研究理论思路和理论体系的评价.
(2)过程评价:是对从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设计到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数据、形成科学事实和得出科学结论的每个环节的评价。
(3)成果评价:它是对教育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整体效益的评价。
(4)条件评价:其实质为效益评价,包括人力、物力状况,如教师水平、学生来源、学校设备等。
4.【解析】孟子的教育目的就是明人伦,其含义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也明确了此后两千年来中国古代教育的性质是宗法的社会伦理性质。
5.【解析】价值性
现实性、科学性
具体性、明确性
新颖性、独创性
可行性
6.【解析】间接德育:指除德育学科之外其他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渗透。
7.【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1)备课(2)上课(3)布置作业与批改作业(4)课外辅导(5)学业评价。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8.【解析】榜样示范性,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9.【解析】杜威是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10.【解析】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以成绩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产生于隋朝,以进士科的设置为标志。
11.【解析】斯宾塞提出“教育准备生活说”,他认为教育应为人们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这与杜威的教育适应生活说相对立,杜威认为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当下生活做准备,而不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
12.【解析】斯巴达教育是比较严厉的,教育完全由国家掌控
文雅教育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更强调人的和谐发展与自由发展
13.【解析】苛勒在黑猩猩取香蕉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领悟的,即顿悟。
14.【解析】《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论述教育学的著作,作者是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
15.【解析】个体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叫做去个性化。
16.【解析】(1)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分为自然环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2)按照观察的方式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3)按照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4)按照观察实施的方法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7.【解析】斯金纳对强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指终止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解析】中世纪大学最初是由进行只是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职业性或专业性团体。中世纪大学具有“自治”的特点。
19.【解析】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概括两组活动中的共同原理,概括水平越高,迁移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