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我们生活在一个主观想象的宇宙中
科学研究也证实:“我们赋予外界事物的意义,一小部分是基于我们从外部世界看到的,大部分则基于我们头脑的心智模式。”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主观想象的宇宙中。一千个人,有他们自己的一千个宇亩。每个人的宇宙都是不一样的。宇宙虽然是客观存在的客体,但我们心里的宇宙却是一个完全主观的宇宙。所以我们自己是可以改变我们自已内心的宇宙。
这个听起来非常抽象、宏观。我们人类这么渺小,竟然还可以主观上改变宇宙?!实际上王阳明,作为“千古第一完人”,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有句话说得好,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改变自己才能成神。而改变自己,不外乎修身、养性和践行。万事万物皆是人内心的投射,我们所看到的不堪,其实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丑陋。
苏东城曾与佛印在林中打坐,
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
苏东坡听后很高兴,对着佛印开玩笑说:
“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
苏东坡得意地向苏小妹报喜。
苏小妹捂嘴一笑:
24/
“心中有佛,看谁才像佛。”
苏轼大笑,相比起来,自己的内心不是肮脏的吗。心中有风景,眼前才能无是非。
古圣贤告诉我们,思前想后,是欲望在作祟。欲望多了,会让人失去本心,沉沦欲海,无法自拔。
《鬼谷子》里讲道:“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与其心驰神往,沉沦欲海,不如守住寂寞,待到花开。毕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王阳明被贬龙场,研读四书五经,甚至把自已关在石棺中,最终悟道成圣。苏轼被贬黄州,曾一人在禅院书写《易传》。周国平刚到北京无亲无故,住在地下室,一个人四面墙,完成了第一本随笔。这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怨过往,不奢未来,耐得住寂寞。因为他们懂得,寂寞是人生的常态。人只有耐住寂寞,经受磨炼,才能在顺境中不迷失,在逆境中不沉沦。
欢迎留言评论
终于明白“我是谁了”☺
余老师,你的书写的太棒了
学会了很多学习方法
相遇是奇迹,深入有神灵
第一遍没读懂,读了两遍,受益很多
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的思维空间提升了
太棒了,余老师讲讲的太好了
句句是真理,一定把它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