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间,开始创建自己的管理咨询公司。开咨询公司之前是在无锡松下冷机上了三年班,实际从来没有在北京的任何咨询或培训公司上过一天班。所有的业务模式都是靠自己瞎琢磨来做。这样的创业状况肯定要走很多弯路。
我和许建辉认识,是因为当时自已策划,搞了一个“北京培训行业高峰会议”。因为当时自己没有任何培训行业的经验和朋友,就瞎琢磨搞了这样一个“北京培训行业高峰会议”。联系了很多家教育培训公司的人,最后就许建辉一个人来了。也就在这样的一个所谓的“北京培训高峰会议”现场,我们俩认识了。虽然“北京培训高峰会议”概念策划得非常大,执行的效果非常差,因为只邀请到了一家培训公司过来。但它却成为我创业历史上的一个空间拐点。
许建辉在途锦教育做了很多年,当年的途锦教育是大公司。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管理培训业务员,后面这些业务员都成了公司老板。许建辉当时和我研讨了培训行业发展方式,强调公开课和内训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竞争阶段,因为产品不刚性,市场谈判能力不行。不如做取证教育,比如研究生学历教育,市场刚性非常大,竞争不激烈。当时的这段话对我后面创建读研网有一定影响。
正是因为认识了许建辉,在2003 年北京 SARS 最困难的时候。当时记得公司所有员工全部解散,只留下了一个杨经理来联系业务。而这一天有两个人同时间我能否帮他们招 MBA。一个是离职员工马经理,一个是许建辉的好朋友薛丽。当时同一天收到两个这样的消息,我冥冥中感觉是神在对我召唤。当天就想到要做一个在职研究生招生门户网站,帮助各个机构代理招在职研究生。
130/
就这样 2002 年苦苦挣扎,一直做管理类的公开课和内训,始终没有做起来。却在 2003 年6月的时候开始转型做在职研究生招生平台机构。就这样一做就是 20 年。
创业后面的日子里,更是感觉到和人接触是多么的重要。过往人生,不管是曾帮助过我,还是伤害过我的人,现在回想都对我的人生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只要能更多地接触社会,就能获得很多让自己更加优秀的信息。这种通过接触更多信息来优化人生道路,提升自已能力的社会现象,完全是一种逆熵表现。而这种熵减现象只有人类能做到通过信息来优化人生。而一头牛、一只猪是绝对不存在因为接触更多的同类后,能产生熵减现象。
想到这点真的是让我不由感动流涕,这也是我能想到《五维人生》这本书概念的最初原因。原来我们的“命”不好改,但我们“运”却能够通过和更多的不同人接触而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年来,和人接触许多,也付出了很多成本。但总的来说常常是 1+1 大于2的结果,总能收获一些系统性效益。如果不能广泛地和各类人接触。封闭的思维、舒适的领域,就将会因为熵增而使得业务最后无法持续。
这个社会风云变幻,广告从最初的豆腐块、到百度竞价、到信息流,再到自媒体和抖音视频和直播等等方式。我们的招生模式一直是在不断地变幻。佛教说了变化是绝对,无常是永远。而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是绝无仅有。而能够在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始终勇往直前的小船,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最后不被时代淘汰。作为一个创业小船,如果我们始终是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
欢迎留言评论
终于明白“我是谁了”☺
余老师,你的书写的太棒了
学会了很多学习方法
相遇是奇迹,深入有神灵
第一遍没读懂,读了两遍,受益很多
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的思维空间提升了
太棒了,余老师讲讲的太好了
句句是真理,一定把它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