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免费 好课上新
您所在位置: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综合考试真题

来源:读研网 2021-12-11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首次提出“教学相长”原则的教育著作是(   )

A.大学 B.论语 C.中庸 D.学记

2.我国部分中小学设置的“科学”、“艺术”课程属于什么课程(   )

A.活动 B.核心 C.隐形 D.综合

3.德国教师第多斯惠提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说明什么原则(   )

A.巩固原则 B.直观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说明德育(   )

A.慎独 B.榜样 C.修养 D.陶冶

5.最近发展区:(C维果斯基)

6.“业精于勤,荒于嬉”此句出自韩愈所著   )

A.勉学 B.说马 C.进学解 D.师说

7.19世纪,拉开英国新大学运动序幕的标志是建立(   )

A.牛津大学 B.曼彻斯特 C.剑桥大学 D.伦敦大学学院

8.统一学校哪个国家(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9.阿拉伯初级教育场所叫什么(   )

A.昆它布 B.图书馆 C.学馆 D.宫廷学

10.活教育的提出者(陈鹤琴)

11.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的基础与前提是(了解与研究学生)

12.提出S-R到S-O-R是哪位提出来的(   )

A.华生 B.斯金纳 C.桑代克 D.托尔曼

13.苛勒小鸡啄米体现哪种习迁移理论(   )

A.形式训练说 B.概括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说

14.用谐音来帮助记忆学习材料的策略(   )

A.精细加工 B.复述 C.组织 D.计划

15.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

A.应用理论 B.解决问题 C.验证理论 D.发展和完善理论

16.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是(   )

A.同类比较研究方法 B.异类比较研究方法

C.纵向比较研究方法 D.横向比较研究方法

17.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量为(   )

A.样本容量 B.取样 C.样本质量 D.样组

18.相对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的缺点(   )

A.费时  B.不能了解深层次的真实想法

C.需要大量资金  D.不便于归类统计

19.运用一定的测量手段在不同的时间测量同一个个体的所得结果的相似程度是(   )

A.难度 B.信度 C.区分度 D.效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活动课程

 

 

2.苏格拉底法

 

3.挫折

 

 

4.观察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学生集体的培养

 

 

 

2.孟子的道德教育方法

 

 

 

3.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的基本观点

 

 

 

4.访谈法的类型

 

 

 

四、论述题(任选3小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如4小题均答,以回答的前3小题为准)

1.试述教师专业化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2.试述美国1918的《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起因、内容和影响

 

 

 

3.试述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共同点。

 

 

 

 

4.请运用某种心理学效应分析下列案例中赵元同学发生变化原因。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综合考试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案】D

解析《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被誉为“教育学的雏形”。《学记》中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其中包括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原则。

2.【答案】D

解析综合课程是将有关学科合并起来编定的课程形式,我国部分中小学中设置的科学、艺术课程融合了其他学科的内容,属于一种综合类的课程,因此属于综合课程。A项活动课程是指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与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B项核心课程是指以问题为核心,将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科知识融合在一起的课程。C项隐性课程,官方未正式实施,但学校里实际存在的课程。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3.【答案】C

解析好的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注重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4.【答案】B

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论教师的内容,大意是(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这句话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5.最近发展区:(C维果斯基)

解析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6.【答案】C

解析A项《勉学》为《颜氏家训》第八篇的篇名,作者颜之推,B、C、D三项的作者都是韩愈,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进学解》。

7.【答案】D

解析新大学运动发生在十九世纪初,以工业革命要求大学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而进行改革为背景,其开端就是伦敦大学的成立。特点(1)注重自然科学(2)由民众办理(3)注重工业与科学领域(4)面向中产阶级

8.【答案】C

解析1919年,法国“新大学同志会”在批判双轨制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的主张,要求建立统一的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D项苏联为“统一劳动学校”

9.【答案】A

解析昆它布是一种简陋的初级教育场所。通常是教师在家招收少量的学生,教简单的读写。

10.解析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

11.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的基础与前提是(了解与研究学生)

12.【答案】D

解析托尔曼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O指有机体的内部变化。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动物脑内形成认知地图,而不是学会了一连串的S-R联结。

13.【答案】D

解析关系说强调个体对关系的顿悟是获得迁移的真正本质。A项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人的心智由各种官能组成可以像肌肉一样由于训练而发展。B项概括说是贾德提出的。C项相同要素说是桑代克提出的。

14.【答案】A

解析认知策略包括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通过把所学信息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加新信息意义的策略。简单精细加工策略包括:位置记忆法、首字连词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法、琴栓-单词法。

15.【答案】D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按照目的、功能和作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其中基础研究回答“为什么”德问题,它的基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

16.【答案】C

解析A项同类比较研究: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而认识异同点的方法。B异类比较研究: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以发现异同之处,寻求某些规律。C项纵向比较研究: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内的发展变化。D项横向比较研究:对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

17.【答案】A

解析A项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个体的数量。B项取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18.【答案】B

解析A、C、D项都是访谈法的缺点。只有B项是问卷调查法的缺点。问卷调查只能搜集表面信息,不利于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内心世界。

19.【答案B】

解析A项指测量项目的难易程度。B项指测验所得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C项区分度也称鉴别度,指每一道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征或学习成绩的区分程度。D项指测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答: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2.答:苏格拉底在讲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它主要由讥讽、助产、归纳、定义等四个步骤组成。这种方法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对后来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答: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甚至失败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者情绪、行为反应。个体一旦遭受挫折,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最常见的非理智的反应主要有:攻击行为、退化行为、冷漠行为、固执行为、逃避行为、自我惩罚行为等。

4.答: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答:(1)利用班会、早自习教育学生热爱班集体。在每周的班会、早自习上我都会让每个同学说说这一周来自己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表现。表扬做得比较好的小朋友。对于做得不足的,给予指出,以便改正。

2)积极配合学校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这一年的学年中,学校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3)分工合作,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责任心。集体首先要团结、协调。在班级建设中要非常重视这一点。

4)在参与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5)在互帮互助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人生在世,困难、挫折、失败总是难免的,在一个班集体中,总有需要援手帮助的学生,班主任应抓住时机,动员大家奉献赤诚之心,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让处于困境中的同学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6)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要与家长达成共识。首先告诉家长要求孩子在家要尊重父母,自觉做一些家务;其次要正确处理与邻家孩子的矛盾纠纷,不包庇自己孩子的错误,教会他们与邻家孩子和睦相处,让孩子知道自己不仅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员。

2.答:第一,持志养气。孟子所说的,“持志”就是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就会有相应的“气”一一精神状态。养气,一是靠坚定志向:二是靠平时的善言善行来积累道义。

第二,反求诸己。凡事必须严于律己,时时反省。

第三,改过迁善。

第四,刻苦锻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①过高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过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

②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动机水平要高。

③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4.答:根据访谈提纲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前者的特点是按定向的标准程序进行:后者指没有定向标准化程序的自由交谈。

根据访员掌握主导性的程度,可分为指导性访谈和非指导性访谈。

根据受访人的多少,可分为个人访谈和团体访谈。

根据访谈内容的作用方向,可分为导出访谈(即从受访人那里引导出情况或意见)、注入访谈(即访员把情况和意见告知受访人)以及既有导出又有注入的商讨访谈。

在商讨访谈中所商讨的内容以受访人为中心时,称为当事人本位访谈;以问题事件为中心时,称为问题本位访谈。

四、论述题(任选3小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如4小题均答,以回答的前3小题为准)

1.答: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应具备的完成教育任务、解决教学问题、促进专业发展的一系列能力。不同阶段的教师所需要的具体专业能力略有不同,总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包括对教育对象基本情况的了解、对教材的研究与把握、教学设计的创新、备课与教案生成能力、课堂上师生互动与沟通能力等;

2)班级组织管理的能力。教师面对班集体进行教育工作,其组织管理能力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这种组织管理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教师面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群体,既要把课堂组织得有条不紊,使学生有秩序地学习,又要创造出思维活跃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二是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这主要是针对班主任而言,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具有培养一个良好班集体的能力。

3)教育教学评价的能力。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学习过程的原则,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元、连续、注重表现的评价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能力。

4)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一方面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例如教研组共同完成科研工作、备课组集体分析教材设计教案、相互间听评课等,另一方面包括师生间的沟通合作,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

5)反思与发展的能力;反思是发展的基础,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师生沟通的反思、自我素养的反思等等。

6)教育研究的能力。一方面是教学的研究能力,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另一方面是学术研究能力,对更一般性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综合性理论思维和研究能力。

2.答:20世纪前期美国中等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涉及中学的组织与管理、课程规划、非全日制学习形式等问题。为适应20世纪美国社会发展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熟练技能人才的需要,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一项名为《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主要讨论中等教育的目标、定位、功能,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衔接,学制调整与学段划分等。报告提出的“中等教育七大原则”是其核心内容:(1)保持健康;(2)掌握基本的方法;(3)成为高尚的家庭成员;(4)具有准备就业的能力;(5)具备公民的资格;(6)适宜地使用闲暇时间;(7)具有道德品格。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不仅直接影响了20世纪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进程,对世界中等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答: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与科学研究一致的基本研究特征和要求。

1)具有相近的任务。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都以探索未知、发现规律、解释现象、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等为基本任务,

2)具有相近的研究原则。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客观性、创新性、理论联系实际、伦理性等原则,这些原则总体与其他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相同,同时又体现了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3)具有相近的研究类型。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划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按照研究目的划分,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

4)具有相近的研究过程。选题的科学论证、严密的研究设计、准确而系统的观察记录、系统而客观的数据分析、遵循严格的科学方法等等。

5)都是基于可靠的数据资料而取得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4.答:赵元是某初一学生,智力正常,学业成绩中等,但学习投入明显不够,很少得到老师们的关注。班主任李老师为了激发赵元同学的积极性,在一次班会中对他给予积极评价,并对他发展充满期待,指出他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此后,赵元同学简直判若两人,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投入显著增加,一年后,他的学业成绩进入了班级前列。

答:教师期望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情感效应,即教师对某个学生形成一定的期望,并针对期望做出一定的冲刺,促使该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使预言成为现实。调查表明,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等发展与教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教师期望效应具有激励作用。案例中李老师通过班会等不同场合对赵元进行积极的评价即是一种激励作用,诱导学生产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把教师的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

教师期望效应具有调整作用。当赵元接收到李老师所表达的期望信息时,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情感、认识以及行动,从而与李老师的期望最终达到同一频率,久而久之,这种调整后的表现会成为学生的常规表现,实现总体的正向发展。

教师期望效应具有转化作用。教师期望需要教师关注、尊重、理解并相信学生能够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要求教师转变以往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期望效应具有支援性作用。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表现出苦闷和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以心理支援,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 英语
  • 工商管理
  • 经济学
08月12日
【2023英语】协议班

主讲:邵老师 开始学习

07月06日
英语协议班

主讲:邵老师 开始学习

05月25日
2022日语协议班

主讲:王老师 开始学习

05月25日
2022英语协议班

主讲:王老师 开始学习

04月15日
2024-【英语】二卷高分班

主讲:邵老师 开始学习

10月18日
工商协议班

主讲:褚老师 开始学习

07月06日
2022工商协议班

主讲:褚老师 开始学习

05月25日
2022工商管理协议班

主讲:读研名师 开始学习

03月04日
2022工商协议班

主讲:读研名师 开始学习

03月01日
2024-【工商综合】冲刺班

主讲:褚老师 开始学习

05月25日
2022经济学协议班

主讲:读研名师 开始学习

03月04日
2022经济学协议班

主讲:读研名师 开始学习

03月01日
2024-【经济学综合】冲刺班

主讲:郭老师 开始学习

05月31日
2024-【经济学综合】至尊双师协议班

主讲:宋老师 开始学习

05月31日
2024-【经济学综合】定制B班

主讲:宋老师 开始学习